星空综合体育全站app第二十二期学术报告会顺利举行

时间:2020-11-18浏览:2695设置

20201117日,星空综合体育全站app2018级硕士研究生第二次学术报告会(总第二十二期)在光华楼西主楼501601701室举行。本次学术报告会分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场、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场、思想政治教育专场、中共党史专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场等。

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场中,田甜阐释了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思考王聪会论述了罗尔斯正义观的马克思主义批判杨广磊阐释了18世纪以来国际分工体系的演变及启示;张玥琪从赫斯思想的生成背景、赫斯思想的主要内容、赫斯思想的历史意义与局限性等方面对赫斯的思想进行了阐述;左航宇通过施蒂纳对费尔巴哈抽象的人的批判、“唯一者”最终落入费尔巴哈的反面、马克思“现实的人”对费尔巴哈与施蒂纳的双重超越三个层面阐释了马克思“现实的人”的意义。

针对田甜的报告,谌中和老师指出,需要思考人的本性是否等于人的本质这一问题林青老师指出,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讨论未必集中于早期文本,需要深入社会关系探讨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基本概念对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具体分析作出具体呈现。马拥军老师指出,文章的篇章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完善,需要进一步进行经验的研究而不是只停留在思辨的研究。针对王聪会的报告,马拥军老师认为,论文对他人研究观点的阐述条理清晰,但对于自身观点的阐发不够鲜明突出林青老师提出,论文研究内容集中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因而需要对论文标题进行斟酌。对于杨广磊的报告,谌中和老师指出对于论文中所指出的三个发展阶段的内在逻辑与发展依据需要进行提炼林青老师提出,论文停留在罗列事实层面是不够的,需要进行深入考察;马拥军老师提出,论文需要体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特征,需要将涉及的原理的变革进行梳理与阐发。对张玥琪的报告,林青老师表示,论文在梳理赫斯思想时对费尔巴哈这一因素的探讨不够深入马拥军老师指出,马克思和赫斯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对此研究线索需要更加分明,需要充分考虑理论因素与实践因素,不能只考察哲学与伦理学。对于左航宇的报告,谌中和老师认为,研究选题与研究内容十分契合,基础扎实、形式很好马拥军老师指出,研究要在方法论上更加深化以使研究内容更加完善;林青老师指出,研究内容需要加以丰富,对“唯一者”与“现实的个人”的探讨可以展开更为充分的论述,使研究内容更加饱满

在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场,程鹏鹏分析了莫迪政府对外政策对中印关系的影响;龚佳俊探讨了当代文化保守主义思潮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之策;许雨婷详细阐述了中国的反贫困经验对全球减贫的启示;姚淳对当代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的社会功能和影响进行了分析。

对程鹏鹏的报告,肖巍老师认为应该结合毕业论文,将莫迪政府和印共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展示的PPT应该加以改进;薛小荣老师认为印度在南亚次大陆的战略与中国在印度洋的发展战略之间的博弈以及巴基斯坦、美国等多方因素的干涉均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针对龚佳俊的报告,肖巍老师认为文化保守主义背景较为复杂,应该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并且要着力于其创造性转换进行论述;薛小荣老师认为一方面应该搞清楚文化保守主义的历史脉络,另一方面文章部分用语过于武断;吴海江老师提出一方面应该进一步加深理论分析,另一方面要注意批判并非全盘否定,要有破有立。针对许雨婷的报告,肖巍老师认为国内目前的反贫困经验主要体现在“三个力”:动力、合力、能力,应该对经验进行准确概括,在中国反贫困经验对世界的影响上需要再做文章;薛小荣老师认为应该认识到中国的脱贫攻坚工作是移风易俗的社会改造工程;吴海江老师提出应该继续考虑如何使文章更接地气。针对姚淳的报告,肖巍老师认为应该对网络民族主义有所界定,文章在社会功能和影响部分需要改进;薛小荣老师认为要对典型的轰动性事件进行剖析,并且要结合实地走访实践进行深入分析;吴海江老师认为文章框架略显生硬,可以根据自己研究内容加以修改。

在思想政治教育专场,陈金洪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观来审视罗尔斯的平等观,刘淑敏就美育与德育之间的相互作用探讨了美育在德育中的作用机理,曲文鹏以以色列对大屠杀历史叙事为例,对我国当下的历史叙事与国家认同建构展开研究与论述,王蕊寒通过阐释隐性教育的机理论述了隐性教育在大学生公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王舒探讨了新时代我国语境下“国家认同”的意蕴,张茜通过反肖战粉丝事件,分析了网络公共生活中的“再封建化”与“假面化”,朱栎瑶从《诗经》蕴含的“德”的意蕴出发,探讨了其在新时代德育中的价值与意义。

针对陈金洪的汇报,张奇峰老师指出,对罗尔斯的批评要符合罗尔斯的原意,并且要重点考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罗尔斯平等观的超越性。针对刘淑敏的汇报,高国希老师指出,美和德的关系要更加突出,形成机制上有帮助,美育能否直接引导德育要更进一步研究。针对曲文鹏的汇报,唐明燕老师指出,关于我国开展历史叙事推动国家认同方面存在的问题与挑战,还需要进一步思考。针对王蕊寒的汇报,王贤卿老师指出,在探讨隐性德育的作用机理与实现路径时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针对性与深刻性。针对王舒的汇报,董雅华老师指出,新时代的语境是如何体现的,如何直接面对新时代的国家认同问题,这是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针对张茜的汇报,张晓燕老师指出,对偶像崇拜的力量源泉是认同,但这种认同是“私”的认同,如何将这种“私”转化为“公”,是问题的关键所在。针对朱栎瑶的汇报,高国希老师指出,关于诗经对当下的德育所带来的价值的探讨,既要涵盖全面又要突出重点,不能泛泛而谈。

在中共党史专场,陈立波对李紫翔的战后中国工业化建设观进行了阐述与思考;郭子愉通过史料阐述了“两年徘徊”时期中共领导人对“文化大革命”的反思;侯雯晖阐述了梁簌溟乡村建设理论中的国家思想;龙晨分析了海外学者对革命时期中共统一战线研究的主要观点;施莹莹将中国、资产阶级国家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军队-政党-国家”关系从历史形成路径上进行对比分析;魏弋凡对1927-1933间中共中央党报在上海的发行机制进行了分析;张伟阐述了文革结束后上海对民族资产的落实政策工作。

针对陈立波的报告,王涛老师指出论文要对史料进行评析,并对照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发展的成功与教训来阐述李紫翔的思想。针对郭子愉的报告,肖存良老师指出论文用词要有准确的史料出处,学术报告要注意与整个学位论文的衔接针对侯雯晖的报告,杨宏雨老师指出研究人物思想要抱有理解的心态,正面阐发价值;针对龙晨的报告,杜艳华老师指出论文要重点突出典型学者的观点以及不同时段的重点问题。针对施莹莹的报告,肖存良老师指出论文要对三种模式进行明确的界定并明析三者间的关系;针对魏弋凡的报告,杨宏雨老师指出论文要注意发行与办报的区分,聚焦到发行路径、发行方法上;针对张伟的报告,杜艳华老师指出论文要展现出民族资产阶级落实政策的过程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场,董树婷分析了研究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的必要性,并通过梳理法国、日本、俄国等地的理论与实践历史,阐明其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关系;霍彦翔从陈望道有关青年论述入手,详细阐述了青年共同体更迭的理论逻辑、推进路径及方案历史评价;雷瑾就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人财产制度的基本要求和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国内外相关经验,提出优化对策与建议;李亚男以双循环为出发点,提出双循环的核心与着力点是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构建问题,并通过双循环的一些论调对比,阐明了双循环的畅通路径和意义;倪启扬通过中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发展的横向和纵向比较,提出新时代虚实经济发展的实现路径;杨茜在理清“主义”这一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通过概念史的方法,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后的理论逻辑和历史实践;余婧兰对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三种典型模式进行了展示,并通过对比分析各模式的优势与问题,提出可借鉴的具体做法;张配豪结合国家创新体系学说和产业开发平台思想,对产业开发平台框架下的国有资本产业进行分析,进而阐述了国有资本与私人资本在创新中的协同作用。

针对董树婷的报告,郎秀云老师指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确定选题时必须明确两者区别,选择合适的表述;针对霍彦翔的报告,陈琳老师指出要把最想表达的内容体现和反映在题目中;针对雷瑾的报告,顾钰民老师指出制度与法律相关的研究要有确切的法律依据,将其与现实对照,问题才能解决;针对李亚男的报告,顾钰民老师指出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两者是结合在一起的,陈琳老师指出可以将双循环理论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个资源”结合起来分析;针对倪启扬的报告,陈琳老师指出可以将监管融入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研究中;针对杨茜的报告,郎秀云老师指出要从历史的发展中去寻找我国道路发展的逻辑顺序;针对余婧兰的报告,郎秀云老师指出研究重点应该落在为相关政策和法律的完善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针对张配豪的报告,顾钰民老师指出研究汇报能够将思路讲清楚最重要。

此次学术报告会为同学们的论文研究方向与内容提供了新的优化思路与建议,深化了各位同学的认知,对推动后期具体研究工作的系统深入与展开提供了重要指导。另悉,2018级硕士研究生党建专场学术报告会将于1124日举行。

  

【撰稿人:高名珍 赵慧 管笑笑 杨宁 成丽丽】


返回原图
/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