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中提出,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要顺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1]。这是我国首次在国家文件中明确提出“人民城市”的概念,是“人民城市”理论发展的起点。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兰州考察时指出: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建设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11月,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强调,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丰富了“人民城市”理论。
3月下旬,为学习“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星空综合体育全站app望道班本科生前往杨浦滨江,开展《新中国史》实践课程。在实践过程中,望道班同学们参观了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览馆、人人屋党群服务站以及杨浦区滨江公共空间,对其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建设、社区治理与服务进行相关调研,了解杨浦区的人文历史与城乡变迁。
在实践过程中,同学们结合各自家乡城市空间生活体验,并参照有关城市空间规划建设的图书文献资料,对杨浦滨江公共空间的规划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陈书祺指出,滨江步道上的艺术品、在废弃拖拉机上竖起铁杆栽种的爬山虎等,充分利用了自然环境的优势,为杨浦区居民带来了美的感受。钱思恩认为,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览馆中设有电子图书馆与多媒体观影厅,将城市历史浓缩在电子书和影片当中,实现了无纸化、智能化,便捷形象。
同时,同学们为目前杨浦滨江公共空间的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议。安则成认为,历史纪念性建设不应该落于形式主义,空洞地复述历史难以展现杨浦滨江的精神本质与时代价值。朱隽逸谈及自己的参观体验,指出,杨浦滨江公共区域依托黄浦江建设,但是将“江”和“岸”的界限划分得十分明确,无法进入江边浅滩拥抱大自然,这样的游览体验无疑是单一的。
但总体来说,杨浦区滨江区域公共空间的规划与建设,为各城市实现城市历史文化遗存与现代化发展、妥善处理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提供了杰出的示范,彰显了规划者、建设者秉持的为人民服务的情怀与不断赓续的服务精神,实现了“工业锈带”向“城市秀带”的惊喜转变。
在结束实践课程后,星空综合体育全站app望道班的同学就人与历史、人与人、人与自然三个维度,围绕人民城市空间建构进行了相应讨论。
人民城市的空间构建需要兼顾历史与现代的关系,归根到底是要满足好人的两个需求:一方面是人的归属需求,一方面是人的变革需求。倪博恒认为,这两个需求是对立统一的,人既需要在城市中找到归属感和安全感,也需要城市为自己提供个人发展和成长的可能性和可得性。在建设“人民城市”过程中,需要处理好对城市既有建筑设施的保留和更新问题:什么样的建筑是不能拆除的,什么样的设施是必须得到更新的?杨浦滨江给出的答案是:利用杨浦滨江历史特色,在保留历史特质的形式中增添现代的内容,达到“旧瓶装新酒”的效果,在保留杨浦滨江的历史外貌的同时,通过科学设计使其具备现代人民城市所需的功能。杨浦滨江尽可能保留了工业遗址的韵味,并在此基础上加入许多现代化的元素,如中高端咖啡馆的引入、不同功能道路(跑道、步道和车道)的精心设计、党群服务中心的建设等。
在“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下,我们打造的不仅是一个宜居城市,更需要打造一个富有人民特色的城市,实现人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目标。人民城市的空间构建应遵守将城市空间归于市民的宗旨——人民才是人民城市的主任,是城市建设与治理的主人。张玥认为,随着人类文明不断进步,人们越发认识到城市建设的未来方向是让生活更美好,应该以人民为城市建设中心。杨浦滨江区域通过公共空间建设,为人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人人屋党群服务中心的成立也丰富了杨浦居民的精神生活。
从人与自然的维度出发,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城市最公平的公共物品,是与每个市民息息相关的资源,直接影响人民城市的底色,在构建人民城市时,规划者们要时刻谨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杨浦滨江公共空间依靠黄浦江建设,打造节土型、节水型、节材型、节能型等多位一体的节约型景观格局,让昔日的“工业锈带”变成了“生活秀带”,重放光彩。何沛坤指出,在钢筋水泥铸造的城市森林中,需要一些大自然的色彩,来唤醒人们内心深处对自然的向往和憧憬。“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是当今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之一,在与自然充分结合的城市中,我们的人民会有更强的保护自然的意识,我们建设生态文明的工作才能得到更好的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肯定了杨浦滨江区域将“工业锈带”变成“生活秀带”的做法,嘱托我们在城市发展中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但是人民城市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在构建过程中,我们要兼顾好人与历史、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激发人民群众的活力,为人民群众建设真正属于人民的城市!
(王芦林整理)